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健康小课堂—
关爱女性生殖健康
REC
▲第9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原因与对策。点击视频观看。
——刘老师
延华乳酸菌学院院长
各位朋友大家好
延华乳酸菌——
关爱女性健康小课堂又开讲了。
往期回顾
在前第4课堂,由郑老师讲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以及在临床的治疗的方案。
这堂课是对第4堂课的补充,细菌性阴道病:为什么在临床中是经常复发的?应该怎么应对?
第9课-细菌性阴道病复发原因与对策
细菌性阴道(BV)病临床症状
发病人群:BV经常发病于育龄期女性。
发病因素:处于育龄期阶段阴道低氧环境破坏,阴道冲洗。(由于有性生活影响,相对来说阴道低氧环境被破坏,低氧环境是产乳酸细菌比较好的微生态环境。
疾病划归:阴道微生态紊乱态,即BV态。比VVC严重,容易发生STD感染,比如常见的HPV感染。
患者体征:分泌物颜色状态异常、鱼腥味分泌物,轻度瘙痒。
临床症状:线索细胞阳性、阴道pH升高、产乳酸有益菌缺少。出现大量致病菌、胺试验阳性、过氧化氢缺失。
对比两副图:
左边是正常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显微镜镜像,能看到有益菌产乳酸的杆菌存在。
右边是BV人群镜像显示:阴道乳酸菌是缺失的,有大量的线索细胞。
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策略
经典治疗方案
1.首选方案:甲硝唑栓/泡腾片,阴道上药,5g,1次/晚,7d。
2.替代方案:克林霉素膏,阴道上药,5g,1次/晚,7d。
3.孕期方案:甲硝唑栓,阴道上药,5g,2/d,5d。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治疗现状
1.BV在1年内复发3次以上称为R-BV,即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
2.甲硝唑治疗BV后,15%~30%患者3个月出现BV复发,52%患者在之后1年内至少复发一次。
如何彻底解决细菌性阴道病(BV)复发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达成的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阴道感染时大多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状态,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是阴道感染治疗的最终目标之一。
通过应用各种黏膜修复剂帮助修复阴道黏膜,应用阴道微生态制剂回复已有功能的乳酸菌为主的弱酸性环境,促进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和免疫调节,减少阴道感染的反复发作。
微生态平衡疗法
1.BV患者、妇科产科手术前患者、孕妇。
2.甲硝唑栓,0.2g,1次/晚,7d。
3.替换方案,克林霉素,0.3g,口服2/d,7d。
4.选用恢复阴道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制剂。
5.妊娠期选用甲硝唑采用知情告知。
6.哺乳期局部用药,尽量避免口服全身用药。
揭示BV发病机理
西雅图公共卫生中心接受治疗BV患者通过招募应用阴道分泌物高通量测序显示BV患者73例:
其中44例以加德纳菌GV为主占56.41%,分为BV-ab1型。
其中29例以普雷沃氏菌、阿托波菌感染为主占39.26%,分为BV-ab2型。
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文章首次揭示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理,文章显示GV与普雷沃氏菌是最为常见的BV发病因素,在患者中非常常见,并提到BV发病是内源性,菌群失衡与紊乱为主。这部分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甲硝唑治疗BV复发原因
甲硝唑治疗7d后,随访30d,患者分为两组情况:
①组为治愈未复发组,
②组出现BV复发。
通过对名BV患者的追踪(年~年,医院),阴道分泌物高通量测序分析阴道菌群与BV复发之间的关系,发表于年《科学报告》期刊,Nature子刊。
①BV患者甲硝唑对普雷沃氏菌抑制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治疗7d内。随访复发组人群7d治疗后乳杆菌Latobaciullus明显恢复,但是到30d后,乳杆菌丰度出现下降,BV症状复发。
②BV患者甲硝唑治疗后,一过性感染组存在Streptococcus与乳杆菌Latobaciullus之间的菌群互作,患者在甲硝唑7d内,这两类细菌明显增多,同时在30d,Streptococcus减少,Latobaciullus持续增加。
阴道乳酸菌互作避免BV复发
通过对名BV患者的追踪,73名患者纳入统计,排除VVC患者、TV患者(年~年,医院),随访的68名BV患者依然使用金标准甲硝唑进行治疗,对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有如下情况:
甲硝唑治疗7d后,阴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普雷沃氏菌下降非常明显。甲硝唑治疗30d后,这两类细菌丰度下降,Latobaciullus明显增加。
值得考虑的是Streptococcus、Enterococcus这两类乳酸菌为BV患者甲硝唑治疗后为阴道菌群重建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的环境。
发表在年《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的前沿》杂志SCI三区。
临床案例分享
临
床
例
案
滑动解锁案例
1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
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2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
3
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
治疗阴道疾病认准国药准字
国药准字药品才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THE
END
参考文献:
FredricksD,FiedlerT,MarrazzoJ.Molecularidentificationofbacteriaassociatedwithbacterialvaginosis.[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8):-.
XiaoB,NiuX,HanN,etal.Predictivevalueofth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meijinshen.net/ydyzz/ydyzz/687372.html